會真詩[一],相思債?;ü{象管[三],鈿合金釵[四]。雁啼明月中,人在青山外[五]。獨上危樓愁無奈,起西風(fēng)一片離懷。白衣未來[六],東籬好在,黃菊先開。
[一]會真詩:唐代詩人元稹有《會真詩三十韻》,寫了一對青年男女自由結(jié)合的故事,他的傳奇《鶯鶯傳》敘寫同一內(nèi)容。
[二]相思債:沒有償還的男女愛情之債。
[三]花箋:精致華麗的信箋。
[四]鈿(dian)合金釵:用黃金珠玉嵌成花紋的盒子叫鈿合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“惟將舊物表深情,鈿合金釵寄將去。”此用其曲。
[五]人在青山外:這是從歐陽修《踏莎行》的“平蕪盡處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的句子中點化出來的。
[六]白衣未來:此用陶潛的故事,陶潛九月九日無酒,獨坐東籬從菊間,適白衣送酒來,就飲盡歡。白衣,古代給官府當差的人。
張可久(約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說名伯遠,字可久,號小山)(《堯山堂外紀》);一說名張可久肖像(林晉生作)可久,字伯遠,號小山(《詞綜》);又一說字仲遠,號小山(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),慶元(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)人,元朝重要散曲家,劇作家,與喬吉并稱“雙壁”,與張養(yǎng)浩合為“二張”。
人生坎坷,生平事跡不詳,浙江慶原路(路治今浙江寧波)人。曾多次做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,后以路吏轉(zhuǎn)首領(lǐng)官(以上見曹楝亭本《錄鬼簿》)。錢惟善《江月松風(fēng)集》中有《送張小山之桐廬典史》詩,可知其又曾為桐廬典史。至正初年七十余,尚為昆山幕僚(見李祁《云陽集·跋賀元忠遺墨卷后》),至正八年(一三四八)猶在世。一生懷才不遇,時官時隱,曾漫游江南之名勝古跡,足跡遍及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南一帶,晚年隱居在杭州一帶。
(文章來源招生考試網(wǎng)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原文出處: https://www.www.gjhuali.com/html/read/gushi/2014071234854.html)